青岛招生考试院对高考状元等“热点美女”的热点问题作了简要评述

半岛记者 刘金震

6月14日,青岛市招考院发布了中考考试科目试题评析,对今年各科的难度、出题意向等进行细致分析。今年,青岛中考试题稳定中有所创新,材料多来自生活和青岛身边事儿,“最美弯腰女孩”等热点也进入考题。多学科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解决真实问题”,甚至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语文】

试题创设生活化的新情境

2019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在保持试题稳定性的基础上,做了创新。这些创新题型传递出一些信号。一是依据“课标”,体现部编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二是引导学生好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三是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用考试的“指挥棒”提醒一线教师:要重视落实教材中的各项学习活动,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指导。

整份试卷选择的材料既考查了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又关注了语文学科语言材料的庄重典雅,以当下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整份试题既厚重又灵动。试题创设了生活化的新情境,让考生在具体情境中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并以此测量考生的语文水平,这成为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一大特色。总之,这套试题既贴近考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又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较强的引导意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个维度,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新的思考点。

【化学】

引导从做题转向解决真实问题

试题着眼于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兼顾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以此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理解,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间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考查内容涉及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从考查目标来看,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的考查约占40%,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全卷处处体现了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试题较好的区分与选拔功能。融入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彰显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值得注意地是,试题大大减少了机械记忆内容的考查,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解决真实问题”,引导教师从教书走向育人。试题选用素材大多来源于课本文本或者实验,试题立足于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解决问题,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做人,引导教师从教书走向育人。

【数学】

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2019年中考试题以数学应用、数学推理、数学交流为核心,多角度、多层次对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基本学科素养进行考查。设计了以登月探测器、旅游开发、计算距离、生产销售与利润等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题目。

试题的编制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考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抽象出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试题的编制还注重创新意识的考察,引导了课堂教学关注思维过程与方法,用数学的方式观察、思考、表达、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试题覆盖面广,结构稳定,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突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稳中有变,在试卷结构和题目类型方面保持稳定。试题也为教师指明了方向:要开拓学生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学科基础。

【道德与法治】

最美弯腰女孩等身边事进考题

今年道德与法治是最后一年开卷考试。试题背景材料源于生活、来自身边。从给老人系鞋带的“最美弯腰女孩”到跪地抢救昏迷学生的“最美小芳护士”;从擦干座位积水的“小暖男”到喜欢小发明创造的小颖……通过对新时代凡人善举的辨析和评价,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正确价值观念。

试题选取了传承五四精神、建国七十周年、青岛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最新成果、“两高”保护见义勇为、青岛禁放烟花爆竹等热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其中,22题“良法善治 文明你我”以小区养犬问题为背景,设置了层层递进的四个问题,突出与考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考生学科素养的真实水平。

【物理】

阅读量增加,体现初高中衔接

2019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与往年相比试题阅读量有所增加,书写量有所减少,试题思维含量高,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探究生活中蝴蝶振翅发声的问题、自行车尾灯反光原理、酒精浓度检测仪原理及以大鼻子校车作为素材考查力学和能量等相关知识的整合应用等。从情景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直接联系,到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进而进行作图、推理、计算等分层考查。

以基本实验探究为载体,多角度考查实验设计、现象和数据分析、实验归纳、实验推理、实验评估、运用规律和结论解决问题、实验拓展分析的能力。在不增加试题数量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试题考查的广度和深度,如运用光路可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探究、实验误差分析、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方案的修正等。同时,试题也重点考查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图象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套试题兼顾毕业与升学的双向功能,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对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英语】

试题均属原创,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不仅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渗透对考生的文化意识、人文情怀、交际能力、思辨精神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要求。试题难易度适当, 题目设置梯度合理,能够较好地检测出考生的英语水平,对未来的初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试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包含亲情、科普、中外传统文化、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等,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所有阅读材料均取自英文原版读物,这些材料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文关怀,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体悟到英语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试题均属原创,知识覆盖面广,体现考试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深入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有助于考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试题注重国际文化视野拓展。补全短文题通过对各国庆祝生日的描述,引导考生主动比较文化异同,了解各国风俗礼仪,增强了考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如:Let’ s look at some birthday customs around the world.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凸显立德树人功能。如单项选择题 “The high-speed train between Qingdao and Beijing travels faster now. The train ride takes only about three hours.”,通过考查青岛至北京高铁表述,介绍家乡变化,引导考生关注中国高铁发展新动向,倡导节能环保出行。

【历史】

试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试题立足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知历史知识。延续了以往平稳态势,增加了新的考点,如:北宋的重文轻武、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新发展理念、西欧庄园、彼得一世改革、甘地等多个知识点;试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摒弃偏题、怪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既关注过关,又关注选拔,注重初中与高中学习思维与学科素养发展的连贯衔接,利于学生到高中学段的持续学习。

试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如评价拿破仑、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如辨识抗日民族英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如亚洲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怎样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等,培养正确的文化与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以“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等,体现人文关怀,锻炼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生物】

关注人体健康,体现减负提质

生物试题关注命题立意的高起点与低落点、关注考查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关注呈现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试题在传承中创新,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围绕一个目标、二个立足点、三个关注、四个层面进行设计,既较全面地考查出考生的学业水平又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导向作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有逻辑的问题、突出重要概念、关注初高衔接等方面很好地与平日的教学要求吻合,一定程度上考查出教与学的实际水平,体现出减负提质的要求。

试题选取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生物科技新进展关联的新情境、新素材,通过有梯度、有逻辑的设问, 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与考查点巧妙结合,便于考生理性分析和判断。如第7题,以科研人员培养出克隆犬“昆勋”的过程为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运用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再如第40题,以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期间,我国的9个牡丹野生种首次亮相为情境。综合考查了相对性状、子一代和子二代基因与性状关系、染色体与基因关系、检测基因型的办法、育种的办法等有关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上述都体现了生物学科技新进展。试题还关注人体的健康,如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预防传染病等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

引导在体验和实践中理解地理

地理命题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试题以区域为切入点,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试题通过单个典型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对比,考查基本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如选择5-7题,通过非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及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降水特征,先宏观再微观考查学生对非洲地形特征和河流特点的理解,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再如,综合题40题,通过中国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考查纬度和海拔对热量和光照及农业的影响。

试题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等,理解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如:综合题41题,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借鉴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的旅游开发经验,结合青岛市L岛的实际,探究L岛的旅游开发。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考查,以及我国和其它区域的国际合作,引导考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如:选择题1、2题,综合题37题。地理试卷还关注社会热点,加强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的结合,体现身边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试题还以世园会、传统的民居、二胎政策、苹果树的生长、交通运输方式、旅游地理等材料为背景和切入点,将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进行衔接,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原理,多角度选取载体。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