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监狱特殊学校:出狱前先学习淘宝和微信

服刑人员是特殊公民,来自社会,终究也要回归社会。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改造罪犯的职责和使命,出监教育是监狱教育改造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初一公里”。

在广东阳江监狱,余刑还有三个月的服刑人员要接受出监教育,学习汽修、电工、电焊等技能,以在社会生存立足。对于刑期长的服刑人员来说,入狱是“诺基亚”,出监已是“爱疯8”。为了让他们更快融入社会,监狱自编教材教服刑人员使用智能手机,会用淘宝和微信,会买票坐高铁回家。

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司法部“治本安全观”要求,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广东监狱已有深圳、惠州、佛山、阳江、女子监狱等相继成立出监监区。

谋生关:汽修工电工培训 掌握一技傍身

阳江监狱六监区七分监区是出监教育分监区,是监狱这所特殊学校的“毕业班”。服刑人员刑满出监前,须在七分监区接受为期3个月的出监教育。

九月份新开的电工班正在该监区上课,每两名服刑人员面前都有实操台,老师讲完就让服刑人员在操作台上演示,这些特殊的学员听得很认真,并不时低头做笔记。

“有电工证出去找工作很抢手,工资有四五千元,可以几个人组一个小装修队,或到装修队打工。”出监分监区监区长罗英鹏告诉记者,服刑人员学完课程后可在地方考取电工证,“全国通用”。

因诈骗获刑两年半的曾某,还有余刑一年半。以前做批发摩托车、电动车生意的,打算出去也做相关行业。因此在出监课程中选择了汽修初级工,“学点技术是好事,总会有用。”

“刑释人员的谋生之道,就是预防再犯之道。”阳江监狱监狱长黄跃群告诉记者,监狱把年龄不满50周岁、没有一技之长、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服刑人员,都列为应当参加技术教育的范围。

为此,阳江监狱与地方劳动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对包括即将刑释人员在内的所有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开设汽修工初级班、电工班、保健按摩师班,即将开设电焊工班,使服刑人员养成劳动习惯,刑满释放前基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

2016年,监狱共培训1200多名服刑人员,拿证率70%-80%,没拿到证的还可以补学一期。除技能培训外,监狱还积极联系社会企业打造“就业直通车”,实现服刑人员“走出监门,即进厂门”。近三年来,监狱累计向劳务派遣公司推荐就业刑释人员超过4000名。

生活关:学会用智能手机淘宝和微信

“这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一些长期服刑的人员,从入狱到出狱,可能跨越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阳江监狱监狱长黄跃群告诉记者,对于很多服刑人员来说,微信、淘宝、滴滴打车等都是“新生事物”,走出监门迈向社会,充满了未知和迷茫。因此,“出监教育必须面向回归需要,帮助刑释人员尽快适应社会。”

因抢劫罪获刑15年的杨某,余刑1年1个月。2008年入狱时,杨某用的手机是“诺基亚”。“我弟弟妹妹说如果我好好改造,等我出狱给我买个‘苹果8’。”杨某说,他看电视知道有智能手机和微信,听说过支付宝,不过不知道微信红包是怎么回事。

杨某会向新入监的服刑人员打听,“问他们玩微信用不用钱,还有‘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怎么骗人的,免得出去后中招。”从未坐过火车的杨某,出狱后打算给自己买一张高铁票,“高铁很快很舒服,先去贵州看看,在电视里看到那里很美”。

为了与社会现实无缝对接,阳江监狱自编了《出监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社会事务的有关规定,还有出监购票乘车、办理户口、申领低保和办理医疗保险等社会知识,以及教会服刑人员使用智能手机,会上淘宝,会用微信。

心理关:增强做守法公民的信心 永不走回头路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入监和出监阶段的心理波动普遍较大。“漫长的服刑改造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平衡,被即将到来的自由打破,继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如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愤恨、恐惧、疑惑、散漫等。”阳江监狱矫治与刑务办公室警官柳维,必须通过出监教育来稳定罪犯的思想,安抚罪犯的情绪,激发罪犯做一个守法公民的信心,使其愉快地走向自己的新生。

因聚众斗殴被判处4年6个月有期徒刑的董某,今年5月临近出监10多天前,产生强烈的焦虑/失眠情绪,自称“孤家寡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没有安全感。

柳维对其个案进行了认真分析,运用认知疗法,使其清楚痛苦的原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出了问题。柳维帮他发现自身的优点,引导其设计出监后的人生规划,树立面对社会的信心。董某内心被深深触动,流下了眼泪,心理和生活趋于正常。最终,董某抛下焦虑和怨气走出监狱大门,顺利回归社会。

悔罪教育是监狱教育的基础工作,贯穿服刑改造的全过程,一直延伸到出监教育。监狱结合守法教育,组织每一名即将刑释人员写出忏悔书、遵纪守法承诺书,举行出监总结和出监感悟分享会,组织服刑人员回顾服刑改造生活,引导罪犯忏悔罪行,彻底告别过去。

每一批即将刑释人员举行出监宣誓仪式,每一名即将刑释人员,都须面对国旗,庄严宣誓:“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自食其力,重塑新我,永不走回头路”。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魏丽娜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林嘉媛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