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参加高中入学考试的人数增加了2万?不要惊慌
今天晚上,看到了这么一个图,给的是今年广州体育中考各项目选考数据。
看到这个图,我和大家的反应一样,谁还关心有多少人选了跑步,多少人选了足球啊,大家看到的满眼只有一个数字:111229。
然后一些家长有点儿慌,所以抓紧写几句,比较仓促,大家将就着看吧,看不懂就只看结论。
首先说明一下,这不是官方发布。但是这张图正下方的水印,以及左下方的字眼,再加上早前我获悉的一些消息,我有理由猜测极有可能是真的,或者相差不大。
昨天,我还乐观地预计,今年中考报名人数可能会增加一万,达到六位数(去年90544人),谁知道我还是太天真了。
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超过11.1万中考生,意味着什么?简单估算一下。
去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合计56157个,以总人数90544作为分母的话,录取比例约62.02%。而因为中职特殊招生计划放在了第一批次录取,所以最后填报高中志愿的考生其实仅为84754人。为了取同等数据作为参考,我们还是沿用62.02%这个比例。
按照今年这个中考报名人数,如果要维持相同的普通高中录取比例,普高计划就要达到68984个,较去年增加12827个。
尽管数据尚未最终落实,但中考考生增加是肯定的,扩招也是肯定的。那么能扩多少,怎么扩呢?
要增加新学位的最高效方式,是增加新学校。所以我们会看到,像白云铁一,广州实验中学等新学校如果落实招生,那将会带来每所学校数百个优质学位的增幅,非常解渴。
其次是旧学校的新校区带来的硬件扩容,比如执信天河校区,培英白云新城校区,花都广雅等,也有足够的条件带来优质新学位。
目前冲击最大的当属老三区和天河区。他们的共性是,学校空间有限,短期内难以扩容,即便扩招也顶多是1~2个班的幅度。
盲猜各区教育局和不少学校为了扩招的问题,近段时间应该“拗晒头”。所以今年直至现在,大家甚少看到有学校发布招生计划——往年现在已经准备到如火如荼的阶段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小学阶段,对,就是你们看到的各区的“学位预警”。
这是社会问题,今天就不展开了,说回中考。
考生大幅度增加,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竞争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我个人倾向,最后的竞争激烈程度整体还是乐观的,主要反映在优质学校分数线的差异不会太大。
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参加中考的人数,除了和应届毕业生人数有关外,还和弃考人数有关。弃考,即没有报名中考的那一部分学生,这个数字在去年达到夸张的接近三万人!
去年新规实施(中职特殊计划在第一批填报),再加上政策上多次强调参加中考的重要性,或许还有我和一些大v前辈的极力劝阻,今年弃考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数字估计有一万人左右。
倘若如此,这就大约占到了今年中考新增人数的一半。而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不会参加到三档以上学校的竞争中来的,更不要说省市属学校和区属龙头了。
这样一来,个别学校直接在今年开始招新高一,有条件的学校扩招1~2个班,问题就能够解决得差不多了。
要进一步深挖人数增加对分数线的影响,还需要等待更多数据的公布。比如各区的考试人数(大致可以通过名额分配资格人数获知),符合随迁子女资格(即可以报考公办学校)的人数,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前者影响区内学校的竞争环境。更科学的推算,需要等各区区属学校招生计划和该区考生人数的数据出炉后,把这个比例和去年相比,才能得出一个更接近事实的推论。
而非户籍生的波动程度则更大。除了非户籍考生的数量外,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是,省市属学校和各区非户籍生的比例会不会作出调整。按照去年部分区出现的非户籍生分数情况,我认为结合今年实际数据作出调整的机会是很大的,这些都是变数。
所以,要猜测分数线,谈何容易,它不是由一个单一变量组成的。这里面需要参考往年数据,需要按照今年的数据变化和规则微调作出判断。
没有人可以精准预估多所学校的分数,我们可以做的唯有合理利用规则,做好各种预案,至少确保自己填报的志愿相对合理,同时做好保底工作。
作为学生,完全不用管这些,全力在稳定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成绩就可以了。而作为家长,了解基本规则就可以了,因为数据不全,现在分析那么多实在没有必要。
这么复杂的事情就留给我吧!你们要做的,就是关注,点赞和转发,以及有空看看群,看看区老师的直播就可以啦!